产品中心 应用方案 技术文摘质量保证产品选型 下载中心业内动态 选型帮助 品牌介绍 产品一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775646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细内容
新型量子传感器可承受极端压力
来源: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发表于 2025/10/10

量子物理世界本就充满奥秘,而当这个由亚原子粒子构成的奇妙领域承受巨大压力时,又会发生什么?在压力环境下观测量子效应之所以困难,原因很简单:设计能承受极端作用力的传感器极具挑战。

在一项重大突破中,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U)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在不易破碎的氮化硼结晶薄片中研发出了量子传感器。这类传感器能够测量材料在超过 3 万倍大气压下的应力与磁性。

“我们是首个研发出此类高压传感器的团队。” 艺术与科学学院物理学助理教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量子飞跃中心成员庄冲表示,“它在量子技术、材料科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阐述了其研究成果。论文合著者包括庄冲实验室的研究生(何光辉、龚若天、刘中原、姚昌宇,均为音译)、研究生扎克・雷弗斯(Zack Rehfuss)、博士后研究员陈明峰(音译),以及物理学助理教授王曦(Xi Wang,音译)和冉升(Sheng Ran,音译)。何光辉还曾在哈佛大学停留六个月,与物理学家诺曼・姚(Norman Yao)合作,后者同样是论文合著者。

为研发这款传感器,团队利用中子辐射束将氮化硼薄片中的硼原子 “敲出”,形成的空位可立即捕获电子。由于量子层面的相互作用,电子的自旋能量会根据周围材料的磁性、应力、温度及其他特性发生变化。通过追踪每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就能从量子层面深入了解被测材料的特性。

此前,庄冲及其同事曾通过在金刚石中制造空位来研发量子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为华盛顿大学的两台量子金刚石显微镜提供了动力。尽管金刚石传感器效果显著,但存在一个缺陷:由于金刚石是三维结构,很难将传感器放置在靠近被测材料的位置。

与之相反,氮化硼薄片的厚度可不足 100 纳米 —— 约为人类头发丝厚度的 1/1000。“由于传感器处于本质上是二维的材料中,传感器与被测材料之间的距离不足 1 纳米(10 亿分之一米)。” 庄冲解释道。

金刚石在研究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测量高压环境下的材料,我们需要一个不会破碎的承载平台。” 何光辉说。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何光辉与庄冲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制造出了 “金刚石对顶砧”—— 两个平整的金刚石表面,每个表面宽约 400 微米(大致相当于 4 个尘埃颗粒的宽度),二者在高压腔室内相互挤压。“制造高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小面积表面上施加巨大的力。” 何光辉解释道。

测试表明,这款新型传感器能够检测到二维磁体磁场的细微变化。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测试其他材料,包括类似地核高压环境中存在的岩石样本。“测量这些岩石在压力下的反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及其他大规模地质活动。” 庄冲表示。

这类传感器还有望推动超导性研究 —— 超导性即材料在无电阻状态下导电的能力。目前已知的超导体需要在极高压力和极低温度下才能实现超导。此前有说法称某些材料可在室温下实现超导,但这一观点极具争议。“借助这类传感器,我们能收集必要数据来终结这场争议。” 龚若天(与何光辉同为论文第一作者)表示。

“如今我们拥有了这类传感器、高压腔室和金刚石对顶砧,未来将获得更多探索机会。” 庄冲说。

期刊信息:《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信息来源: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如果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内核实删除,谢谢!
  产品查找
应用方案

加速计声波传感器微熔式力传感器Schaevitz RV工业称重传感器Shcaevitz LV板装表贴式压力传感器板载式压力传感器微熔式不锈钢隔离压力变送汽车碰撞专用加速度计

精品推荐
首页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copyright©2007-2010,sensorway.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70238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