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集成微型传感器实现呼出气体全成分分析,疾病筛查进入 “呼吸检测时代”
- 来源:赛斯维传感器网 发表于 2025/8/7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生物电子研究所研发的微型气体传感器阵列,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对呼出气体中 500 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同时检测,对肺癌、糖尿病等 12 种疾病的综合检出率达 94%。相关成果发表于《分析化学》,标志着 “呼吸检测” 有望成为继血液、影像之后的第三大临床诊断支柱。
这款传感器芯片尺寸仅 1.5×1.5 厘米,厚度 2 毫米,集成了 16 种不同纳米材料的传感单元:包括碳纳米管、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等,每种材料对特定类别 VOCs 具有选择性吸附能力,吸附后会引起材料电导率变化。通过 16 通道同步采集的信号图谱,经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可识别出特征 “呼吸指纹”。
“我们的 AI 模型使用 3200 名志愿者(包括健康人和 12 种疾病患者)的 10 万份呼吸样本进行训练,其中肺癌患者的呼出气体中,2 - 丁酮和苯乙烯的浓度比健康人分别高出 3.2 倍和 2.7 倍。” 研究人员塞巴斯蒂安・豪尔教授展示的临床数据显示,该系统对 Ⅰ 期肺癌的检出灵敏度达 91%,而传统低剂量 CT 检查仅为 73%;对 2 型糖尿病的检测准确率达 93%,且无需空腹。
技术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批量制备传感单元,使单个芯片成本从原型机的 200 美元降至 15 美元;二是开发恒温控制模块,将环境温度波动(15-35℃)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控制在 1% 以内;三是设计低功耗读取电路,使整个系统功耗仅 12 毫瓦,可由纽扣电池供电工作 6 个月。
该技术已通过欧盟 CE 认证,瑞士罗氏集团以 8500 万欧元收购了相关专利,计划分两阶段推进商业化:2026 年首先在欧洲医院推出桌面式检测设备,用于肺癌筛查和糖尿病监测;2028 年集成到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中,实现每秒 1 次的实时呼吸监测,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查看代谢指标变化。苏黎世大学医院的初步临床应用显示,该技术使体检中心的疾病筛查效率提升 4 倍,患者等待时间从 2 小时缩短至 15 分钟。
- 如果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内核实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