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传感数据解读方法简析
- 来源:赛斯维传感器网 发表于 2015/12/29
国内首次剧场传感实验“《战马》袭心”已在上海文化广场《战马》五场演出中顺利完成。生理传感器记录测试者观剧时的相关数据后,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将如何解读呢?
记者从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CWI)教授、《战马》传感实验研究组荷方负责人Pablo Cesar处了解到,传感器在前期实验阶段,需要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解读,而解读的过程是在心理学、统计学等等不同知识背景的专家的协助下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团队会对测试者进行大量的用户访谈和问卷的比对,以及实验过程的录制。“我们不能仅仅研发一个算法,然后根据算法的结果去解释用户的体验过程,这样的解释有可能是错误的,比方说算法认为某个用户的参与度比较高,而实际情况是该用户一点都不喜欢我们播放的视频,这就是开发算法的难点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将各种算法的结果同实际的用户体验过程进行匹配和比对,找到最接近用户体验状态的那一个算法,作为我们的核心算法。”
算法的另一个难点在于普适性,即在一个应用开发的算法是否可以用到另外一个应用。Pablo Cesar 教授举例说,“比如说我们针对剧场开发的算法是否可以用到广告视频中,我们定位的高参与度的用户传感模式在剧场和广告视频中是否展现统计学上的相似模式?研究发现参与度高的用户体验皮电模式在不同应用中是非常相似的,这就为产品的商业应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普适算法。但是针对负面用户体验的皮电模式,在不同的应用中呈现不同的模式,这个可能和用户的背景或者视频的设计效果有关系,我们希望能够针对相关应用做更多的实验,从而得出更多更可靠的科学结论。”
简单地说,传感器本身只是一个硬件设备,它的构造涉及到软件和电子工程的相关知识,一个传感器就是一个小的电脑,给它什么算法,它就按照算法完成相应的数据采集功能。而传感器的智能部分,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在当今学术界,用传感器来研究用户体验,单一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工科背景的可以开发算法,但是无法智能化传感器,智能化只能依靠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脑去完成。” Pablo Cesar 教授认为,与其说生理传感器很神奇,他更倾向于说研究传感器的团队成员所具备的知识才是技术核心的关键所在。所以,不具备用户体验解读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拿到传感器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出不了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赛斯维传感器网(www.sensorway.cn)
- 如果本文收录的图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内核实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