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应用方案 技术文摘质量保证产品选型 下载中心业内动态 选型帮助 品牌介绍 产品一览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775646
当前位置:首页 >> 业内动态 >> 详细内容
工程院院士解读泥石流:可将传感器布在高发区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于 2010/9/6

    院士独家解读舟曲泥石流,畅谈“智慧城市”的构想

    预言广州15-20年成为智慧城市

    羊城晚报讯 记者刘玮宁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上周五莅临广东科协论坛,畅谈“智慧城市”的构想。作为国内顶级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家,王家耀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舟曲泥石流,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面铺设传感器等方式预防。此外,借助不断发达的物联网技术,交通、医疗、治安、食品安全、环境方面的智能化将会给未来的人类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而实现这一目标,广州或许只需要15-20年!

    解析:

    遥感可发现山体滑坡变形前兆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中国的地质灾害很频繁。王家耀解释道:“汶川地震以后,成都、甘肃、陕西整个地质构造线上,整个板块结构都松动了,特别是覆盖松动了!”由于这个原因,地表覆盖是黄土层的舟曲,长期干旱突遇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根本无法防备。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建筑都是违背地质规律建造的,根本无法抵御泥石流的自然灾害。比如“好多房子都建在滑坡上面,或者建在干河床上;山脚底下,人们把山劈开,也建了很多房子。”王家耀表示,从地质学的角度讲,这样的建筑具有极大的风险, 一旦发生泥石流,很难逃脱。

    有报道称,卫星遥感可以发现舟曲泥石流发生前兆,王家耀肯定了这一判定。他表示,利用遥感研究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情况,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如果卫星轨道的高度、角度设计得好,起码来说一个礼拜可以覆盖几次”。此外,泥石流的地理空间数据是静态的,所以山体滑坡的变形前兆,通过卫星遥感前后图像的对比,“应该是可以判别出来的”。

    建议:

    给泥石流高发区装上“电子皮

    王家耀说,目前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的预防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现象我们感知不到,因为感知不到所以没法预防”。因此,他提出了铺设一层“电子皮” 的设想。所谓给地面铺上“电子皮” ,就是将传感器布在泥石流的高发区,从而了解到山体滑坡质变量变的渐进过程,提出预防措施,“比如澳门大桥,就布置了很多GPS定位仪,因此科学家可以实时监控大桥的摆动,从而掌控桥梁的安全系数。”

    王家耀介绍,中国西部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相对其他地区更加高发。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干旱许久的土地一旦遇到洪水,泥石流爆发的可能性极大。解决这一问题,王家耀认为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技术,在泥石流高发的山区铺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控,同时借助卫星、无人飞机的高空监控进行综合性预防。除此之外,进行城市规划时,做好地质考察、地形分析,对整个地区的降水、河流、山体结构有良好的了解,才能够科学建设。

    预言:

    15-20年广州有望成为“智慧城市” 何谓“智慧城市”?王家耀为记者描摹了这样一幅生活场景: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上班时中途不需回家,但可以通过传感器得知家里的温度,从而启动空调进行降温;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这样的生活,可能15-20年内老广就可体验到!”王家耀表示。

    今年,广州发生了多次水浸街的问题,王家耀说,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尤其是像广州这样一个古老的城市。“这里面有监管的问题,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科学规划的问题,一定要对城市的地形高低有充分的了解,布局好管网”。

    除此之外,王家耀还对目前城市沉降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中国的大城市里建筑密度大、楼层高,因此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沉降问题。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本身就是三角洲地区,容易沉降。加上建筑的作用,沉降更加严重。”他呼吁,城市建设里不必建那么高的楼,目前我国银川、克拉玛依等城市均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产品查找
应用方案

加速计声波传感器微熔式力传感器Schaevitz RV工业称重传感器Shcaevitz LV板装表贴式压力传感器板载式压力传感器微熔式不锈钢隔离压力变送汽车碰撞专用加速度计

精品推荐
首页 | 企业简介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 copyright©2007-2010,sensorway.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7023885号